2023年4月18日12時57分,北京市豐臺區消防救援支隊接警:北京長峰醫院住院部東樓發生火情。接警后,消防、公安、衛健、應急等部門即赴現場處置。
4月19日,北京市舉行長峰醫院火災事故情況通報會,相關負責人通報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截至19日9時,經轉院救治無效,29人遇難。其中,26人為住院患者、1名護士、1名護工、1名患者家屬。通報會現場,全體人員起立為遇難人員默哀。
北京市消防總隊副總隊長趙洋通報此次火災事故原因:經初步調查,事故系醫院住院部內部改造施工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火花引燃現場可燃涂料的揮發物所致。事故具體原因和損失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醫療機構消防安全責任人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擔任,醫療機構的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組織落實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培訓工作,各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 醫療機構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門,應在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領導下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負責制定和落實年度消防工作計劃、消防安全制度,組織開展防火巡查、檢查和隱患排查,加強宣傳教育培訓、應急疏散演練;確定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具體實施消防安全管理各項工作。 醫療機構要建立消防組織,志愿消防隊、明確消防安全管理員,根據要求建立微型消防站,配備相應消防裝備。志愿消防隊隊員數量不少于從業人數的10%~15%,當班志愿消防隊隊員數量占當班總人數的比例不能低于上述要求。
日常巡查:住院區及門診區在白天至少巡查2次,住院區及急診區在夜間至少巡查2次,其他場所每日至少巡查1次。 巡查重點:用火、用油、用電有無違章,疏散救援通道是否暢通、消防設備設施是否正常。常閉式防火門是否處于關閉狀態;防火卷簾設置部位是否存在堆放物品等影響防火卷簾正常工作的情形;消防控制室、住院部、門診部、藥品庫房、實驗室、供氧站、高壓氧艙、鍋爐房、配電房、地下空間、停車場、宿舍等重點部位人員是否在崗,發電機房、消防水泵房、膠片室等無人值守崗位是否落實每日安全檢查;施工場所的消防設施器材配置與防火保護等消防安全情況。 巡查、檢查中發現的火災隱患應按以下程序予以消除:對可以立即消除的火災隱患,發現人應通知存在隱患的部門、崗位負責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 對無法立即消除的火災隱患,發現人應立即報告消防安全管理部門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管理部門或消防安全管理人研究確定隱患消除措施、組織制定隱患消除計劃;由消防安全管理人領導、消防安全管理部門落實隱患整改所需的各項保障;對確實無法消除的火災隱患,消防安全責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應決定存在火災隱患的部門或崗位是否立即停止產生火災隱患的生產經營行為。對立即停止可能產生更大火災隱患的生產經營行為,由消防安全管理部門或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組織制定停止工作計劃,并負責監督落實;隱患未完全消除期間,存在火災隱患的部門、崗位應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火災發生;隱患消除后,消防安全管理部門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應組織復查,以確認火災隱患消除。 檢查:工作人員消防常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消防設備的運行維保、重點部位和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管理等。 隱患治理要實行報告、登記、整改、銷號的閉環管理,確保責任、資金、措施、期限和應急預案 “五落實”。 醫療機構應每年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對其消防設施進行全面檢測,消防設施的檢測應符合GA 503 的規定。對檢測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整改,確保消防設施完好有效,檢測記錄應完整準確并存檔備查。屬于火災高危單位的醫療機構,應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消防安全評估。 嚴禁使用未經消防行政許可或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建筑物。 嚴禁違規施工(醫療機構在新建、擴建建筑、建筑裝修改造和改變建筑用途時,建筑的防火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并依法辦 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手續。施工期間應注意防火,遵守國家及地方有關工程建設消防工作的要求)。 嚴禁電動自行車(蓄電池)在室內和樓道內存放、充電。
病房應設置安全疏散指示圖。門診區的導診、掛號、取藥等部位應合理布置,盡量避免人員聚集。 結合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應急預案,特別是對重癥病人、骨傷科病人等行動能力較弱的病人要建立明確的疏散保障措施,明確每班次、各崗位人員報警、疏散和撲救初起火災的職責,每半年至少演練1次。 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應確保患者安全、保障正常醫療秩序,并確保演練任務的實用性、適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應包括應急組織及其構成、指揮協調機制;應急物資準備和存放地點;火災現場通信聯絡、滅火、疏散、救護、保衛等職能小組的負責人、組成人員及各自職責;火警處置程序;應急疏散的組織、疏散程序和保障措施,疏散人員的集散場地,特別是重癥病人和骨傷科病人等的疏散與防護方法和程序等要求;火災撲救的程序和措施、方法;通信聯絡、安全防護和人員救護的組織與調度程序和保障措施。 加強在編人員、學生、實習生、進修生、規培生、合同制人員、工勤人員等員工消防教育培訓,確保人人掌握消防常識,會查找火災隱患、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組織人員疏散逃生、會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掌握消防設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等。 在本單位的公眾活動場所的明顯位置應設置圖畫、視頻等形式向患者和陪護家屬介紹本機構避難場地及各場所的消防應急疏散方法、路徑、通道,宣傳火災危害、防火、滅火、應急疏散等知識。 對住院患者和陪護人員在入住院和日常巡查中開展經常性消防安全提示。 對醫療機構內從事安裝、施工的外單位現場負責人和相關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 火災處置應符合WS 308—2019第4.7.3條~第4.7.7條相關要求。 4.7.3確認發生火災后,醫療機構應立即啟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并同時開展下列工作: a) 向消防機構報火警,報警人員在報警時應說清著火地點、部位、燃燒物品、火災狀況等; b) 消防安全責任人擔負消防隊到達之前指揮各職能小組開展滅火和應急疏散等工作; c) 消防控制室接到報警后應關閉空調系統,開啟排煙風機,將消防電梯降至首層;進行火災事故廣播,穩定病人和現場人員情緒,組織引導人員有序疏散; e) 保衛組人員應在著火建筑物的出入口處設立警告標志,阻止無關人員進入;消除路障,勸阻無關人員、車輛離開現場,維持好建筑物外圍秩序,為消防隊到場展開滅火創造有利條件; 4.7.4 在發現火災的 1 分鐘內,相關人員應開展下列應急處置工作: a)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接到控制設備報警顯示后,應首先在系統報警點位置平面圖中核實報警點所對應的部位; b)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安保人員及距離報警部位最近的工作人員持通訊工具、滅火器和防毒面具,迅速趕到報警部位核實情況,發現火警立即處置; c) 安保人員和距離報警部位最近的工作人員負責到現場核實火情和進行滅火,并向消防控制室報告著火的準確部位、燃燒物質等情況; d) 到場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如果火勢較大,未能控制,應立即呼叫增援力量。 4.7.5 在發現火災的 3 分鐘內,相關人員應開展下列應急處置工作: a) 安保人員等工作人員現場核實報警部位確實起火后,應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確認系統聯動控制裝置處于自動狀態,同時立即撥打電話“119” 報警,說明發生火災的單位名稱、地點、起火部位、聯系電話、燃燒物質等基本情況; b)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通知值班領導,值班領導立即組織滅火救援力量在 3 分鐘內趕赴現場,按任務分工進行處置; c) 滅火組就近占據室內消火栓進行滅火;救護組到現場搜救和救護傷員;疏散組逐個房間搜救、引導人員疏散;保衛組設置警戒區域,避免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同時負責接應消防隊到場。 4.7.6 在發現火災的 5 分鐘內,相關人員應開展下列應急處置工作: a) 現場火勢較大,消防隊還沒有到達現場時,應組織志愿消防隊員到現場增援進行滅火; b) 消防隊到場后,醫療機構值班領導應主動匯報現場情況,協助消防隊做好警戒、疏散、滅火、配合、救護等工作; c)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準備好各樓層的平面布置圖,醫療機構安排人員接應消防隊快速到達火災現場。 4.7.7 發生火災后,醫療機構應按下列要求開展應急疏散: a) 首先利用應急廣播系統穩定被困人員情緒,防止驚慌擁擠; b) 組織疏散小組,組織病人和現場人員疏散、轉移,對于能夠自主行動的病人,應引導其按確定的路線疏散;對于不能自主行動或者由于病情嚴重不能移動的病人,由醫務人員和救護組人員按既定方案疏散、轉移。在疏散、轉移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救護措施; c) 在發生人流堵塞的情況下,應迅速安排人員采取有力措施進行疏散或避難; d) 當安全出口受到煙霧或高溫的威脅時,應采用消防卷盤或水槍降溫等方式,保護疏散人員安全; e) 對受傷或無法自行疏散的被困人員,應組成救護組直接搶救,或組織被困人員互救; f) 屋頂發生局部塌落時,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應迅速組織經過訓練的志愿消防隊員,利用水槍掩護深入火場,救助被困人員; g) 當消防隊到達現場后,現場消防指揮應向消防隊負責人報告火災現場的情況,移交指揮權并服從專業指揮。素材來源:中國消防、廣東消防、消防知識宣傳等
“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后臺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